《淮南子》亦称《淮南鸿烈》。西汉淮南王刘安与其宾客著。东汉高诱《淮南子·叙目》言:“初,安为辨达,善属文……天下方术之士多往归焉。于是遂与苏飞、李尚、左吴、田由、雷被、毛被、伍被、晋昌等八人,及诸儒大山、小山之徒,共讲道德,总统仁义而著此书”。《汉书·艺文志·诸子略》著录有“《淮南》内二十一篇,《淮南》外三十三篇”。唐颜师古注:“内篇言道,外篇杂说”。 今所传只有内篇之二十一篇。本书杂糅道、儒、阴阳、法、墨等诸家思想,而以道家为主,高诱称“其旨近老子,淡泊无为,蹈虚守静,出入经道”。书中阐明了以物质性之“道”为世界本原的本体论和自然演化的宇宙论(见《原道训》、《天文训》、《俶真训》等篇),形神论(见《精神训》、《原道训》等),认识论(见《脩务训》等),恬静无邪、易于为善的人性论(见《齐俗训》、《本经训》、《地形训》等),发展进化的历史观(见《氾论训》、《齐俗训》等),无为有守、俭约率下的政治论(见《主术训》、《齐俗训》等)等等。书中保存有不少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。其基本倾向是唯物的,但也包含着一些唯心主义杂质。该书对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。关于该书注本《隋书·经籍志》、《唐书·艺文志》和《宋史·艺文志》均载有东汉许慎和高诱两种注本,后来唯存高注。近人刘文典著有《淮南鸿烈集解》,刘立家有《淮南集证》,均资参考。
西汉淮南王刘安(汉高祖刘邦之孙)及其宾客所著的一部杂家著作。本名《淮南鸿烈》,自刘向校定后,称《淮南》,《隋书·经籍志》始题作《淮南子》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内21篇,外33篇。内篇论道,外篇杂说,现只流传内篇。该书内容以道家思想为主,以道家自然天道观为中心,但也杂揉了儒、法、阴阳诸家。提出“道”、“气”学说和宇宙生成学说。有“以道绌儒”的思想倾向,与汉武帝的“独尊儒术”相对抗。该书保留先秦原始资料甚多,其中的自然科学史资料颇为珍贵。
《淮南子》体系庞大,内容丰富,自成一家。它对以往文化的搜集整理,较之稷下学派和吕不韦规模更为宏大,概括水平更高。在保存先秦文化,反映汉初精神,开拓西汉中期以来文明等方面,都起了一定历史作用。它又是西汉时代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,对当时哲学所能论及的各种问题作了概括和总结,在各成系统的基础上,以道连贯起来,形成有内在逻辑次序,前后较为一贯的理论体系。宇宙发生论和形神论超越了前人。在天文、地理、生理、物理等学科上有新创见,从而成为中国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一环。另一方面,书中所含有的天人感应、灾异禁忌、神仙长生、人生而静等观点,在当时与后世也都产生了消极影响。本书版本通行的有《二十二子》、《诸子集成》等本。其历代注本甚多,其中以近人刘文典《淮南鸿烈集解》最为可读。